<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 正文

        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咸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时间: 2022-09-05 12:01:57
        来源: 咸阳市自然资源局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总体水平,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切实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编制了《咸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进行简要说明:

        (一)基本情况

        规划》是在总结我市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依据《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衔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结合咸阳市地质灾害现状编制而成。规划》分析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确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全面部署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规划》所指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93处,威胁1725户、11403人、房屋8735间,威胁财产40826.9万元。其中按灾害类型划分:滑坡42处,崩塌130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4处,地面沉降2处,地裂缝14处。按县域划分:彬州37处,淳化32处,泾阳10处,武功21处,礼泉20处,长武33处,乾县3处,旬邑20处,兴平7处,三原7处,永寿3处。


        (二)简要内容

        1. 划定易发区和防治区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通过资料分析、定量评价和实地调查,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四类区域其中高易发区面积381.6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3.93%;中易发区面积3033.6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31.25%;低易发区面积2807.2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8.92%;非易发区面积3484.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35.89%

        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果的基础上,《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规划期重要工程建设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分布以及人员密集区、重点交通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分布位置,将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3002.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93%;次重点防治区面积3357.3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59%;一般防治区面积3346.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48%

        2. 规划期内重点防治工作

        结合省级规划分配我市任务,我市规划4个方向进行细化部署。

        调查评价部署开展乾县、礼泉县、三原县、兴平市、武功县、秦都区和渭城区7个县级1:5万和武功县武功镇、旬邑县城关街道、彬州市太峪镇、长武县亭口镇和淳化县城关街道等7个城镇(乡镇)级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识别能力。完成旬邑县西沟崩塌、武功县观王崩塌2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勘查,为下一步综合治理项目入库提供依据。继续开展地质灾害“三查”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更新。

        监测预警。确保完成全市在册193处隐患点群测群防升级,继续提高群测群防能力。实施长武、彬州、旬邑、武功、淳化和三原等60处普适型监测预警装备的布设,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推进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互联互通,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综合治理。实施旬邑县西关村六组崩塌、甘峪村一组崩塌等8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淳化县南新街西坡崩塌(北段)、旬邑县井家山—郭家沟崩塌群、彬州市景村一组崩塌、乾县玉林村崩塌等5工程治理项目,以及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运行维护,消除地灾隐患,确保治理工程发挥长期防灾功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能力建设。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平战结合单位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与避险演练,做到地质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的宣传培训与避险演练全覆盖。

        3. 预期成效

        全面完成《陕西省地质灾害“十四五”规划》分配工作任务。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能力和治理能力,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咸阳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规划期通过综合治理计划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13,解除受威胁人数3829余人。

        (三)专家意见

        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共同邀请省级专家组对《咸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进行论证解读,专家组认为: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规划指导思想正确,防治目标明确。

        《规划》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分析咸阳市地质灾害防治面临形势基础上编制。编制依据充分,形势分析到位。

        《规划》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分级负责、协同推进等为部署原则,围绕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等进行工作部署,明确了主要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防治经费,完善制度建设等保障措施。工作部署合理、目标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得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