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home.png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保要闻  > 正文

        咸阳日报:用好民生之策 走好发展之路——2022年咸阳“医保答卷”速写

        时间: 2023-02-07 14:31:23
        来源: 咸阳医保
        作者:
        责任编辑: 杨凯
        【字体: 打印

        医保工作牵动民心,民生是“考场”,人民是“考官”。

        2022年,咸阳市医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工作主线,聚焦“民生福祉大提升”工作主责,突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用好民生之策,走好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出强保障、惠民生、增福祉新篇章,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医保答卷”。

        保基本与惠民生协同

        待遇保障推出新方案

        2022年度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9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59万人,城乡居民339万人,参保率98%。

        基本医保主体保障、大病保险梯次减负、医疗救助托底功能、补充医疗保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持续释放医保综合治理红利,两次调整政策,降低群众就医门槛,城乡居民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原先的63%提高到70.03%,全年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费用负担5亿元。

        稳步推进基本医保惠民和困难群众就医减负项目,全年共保障患者66.43万人次,增加补助基金17765.8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进一步调整完善“糖尿病、高血压”门诊用药政策,提高报销比例,有效促进“两病”待遇覆盖面和购药率稳步提高。

        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

        充分考虑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需求,扩大参加医疗保险群体范围、缩短人员待遇等待期、视同参加生育保险等,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人员待遇享受不受影响。

        抓采购与保应用协同

        价格回归成为新常态

        降低虚高药价,从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到重大疾病用药、罕见病用药,从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到骨科耗材、种植牙,始终聚焦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常态化开展第一至七批和省际联盟未过评药品集采中选成果,共计453个,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平均降价超过50%,最高降价96%。

        三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全力推动医疗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让每一种“灵魂砍价”药真正惠及患者,人人都能“买得到、用得起、能报销”。

        持续扩大特殊药品报销品种,自2021年从原有92种调整至126种后,2022年1月1日又增加至167种。

        完善国谈药“双通道”管理机制,做好患者用药衔接,确保患者用药可及性,多种抗癌药使用比进入目录前提高了14.6倍。

        医保与医疗医药协同

        重点改革取得新成就

        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络、入选全国医保优秀案例的基础上,将2022年定为基层医保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年,在提升基层医保服务能力上挖掘潜力,在转变医保服务方式上寻求突破,在医保经办服务内涵建设上开创新局。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建成,市县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全面调整到位,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价格管理验收检查,全面治理收费乱象。

        持续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做好经办规程起草、服务协议文本制定及医疗机构系统接口改造工作,实现“提绩效”和“优服务”的双目标。

        建立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将全市参保职工普通门诊就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管理范围,提升基金的使用效率,相应提高门诊医疗服务可及性。

        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工作,着力破解医疗机构收入下降、利益不均问题,不断完善集采配套措施,累计拨付七批资金共计4413万元。

        多措并举支持医疗机构良性发展,医保医药医疗三方建立药品耗材集采配送“直报点”制度和服务“会客厅”,定期开展政策宣传培训、沟通交流情况、解决现实问题;联系中行等五大金融机构,开展“筑融资高速路、建服务立交桥”活动,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解决定点医药机构“融资难、融资贵”现实困难。

        精准施策助推全市经济发展。推行无门槛缴费,取消小微企业缴费额限制;严格程序标准,延长缴费困难企业待遇享受期;便捷企业参保,试行容缺容错办理;开办绿色通道,做好高端人才医疗保障;提高中草药汤剂、针灸治疗报销比例,支撑中医药产业发展。

        服务与管理协同

        基金监管形成新态势

        牢固树立专项治理定点医疗机构百分之百全覆盖、定点药店百分之百全覆盖“两个百分之百”全覆盖目标任务不动摇,持续推进协议首管、市院县管、驻点监管、社会共管、飞行监管的“五管齐下”监管方式,全市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效果彰显。

        努力构建大监管格局,变医保部门单打独斗为多部门联动,与卫健、财政、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加强举报奖励等社会监督,构建“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长效机制。

        不断深化“协议首管”内涵,修订完善全市统一的医保服务协议文本,坚持常规检查、开展数据核查、强化专项检查,持续开展定点药店、城乡居民门诊统筹、门诊特殊病和总额控制等四项专项检查。

        加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的运行,充分发挥信息平台“防、管、治”全流程、立体化监控作用。

        将医药服务价格纳入基金监管重点范畴,公立医疗机构价格统一与民营医疗机构价格规范并重。

        线下与线上协同

        为民服务频出新举措

        全市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35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855家定点零售药店全部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业务,正式开通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实现与全国280个地区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双向直接结算。

        优化简化门诊慢特病经办流程,下放鉴定权限至医疗机构,由医保定期组织年度集中鉴定转变为群众随时申请、医院即时鉴定、待遇及时享受。及时办理异地网上备案业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保障”的作用,2个工作日内完成异地网上备案申请审核。

        实现全市所有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一张清单管到底”,力争达到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

        医保电子凭证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定机构接入全覆盖并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全市激活人数已达到332余万人,支付应用已突破120万余人次,标志着我市医保工作从“卡时代”正式迈入了“码时代”。

        原文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