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情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礼泉皮影戏

        时间: 2021-07-26 15:09:54
        来源: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作者:
        责任编辑: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字体: 打印

        《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记载:“李夫人少而蚤(早)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容貌……令乐府诸音家而弦歌之。”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把这称为皮影戏的开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作为陕西西路皮影的起源,礼泉皮影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纹饰严谨细致,色彩富丽堂皇,对比强烈鲜明,主次安排得当,整体统一协调,刻工精细,一丝不苟,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礼泉皮影戏,多以弦板腔形式演唱,台内只有五六个人。这些民间艺人一专多能,拉二弦的兼吹唢呐,吹长号,包括马嘶、雷鸣;坐鼓的兼弹拨三弦;拉二胡的1至2人。签手助理专供皮影,整理、安装、排列顺序。签手多才多艺,既是唱家,又要弹拉。演唱时,弹、唱、道白以及嘴、眼、手、脚、腿全都用上,生、丑、净、旦各行当角色,均由一人承担,全身使劲,诙谐有术。人们赞誉礼泉皮影戏是:“一口说唱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