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诀”推进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作为贯彻和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重招商轻服务、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不到位、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低、惠企纾困政策落地难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抓要害出实招、转作风提效能,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招商引资上突出“优”服务
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聚焦“544”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工作报告、重大项目研究、协调会议、督查检查、定期研究等机制,成立了由市级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专班,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创新开展招商企业话发展“月度早餐会”系列活动,举办军民融合、生物医药、新材料等5场专题活动,邀请54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人士参加,市委书记、市长现场为企业解决问题,实现“听心声、集众智、解难题、谋良策、同发展”。制定出台《咸阳市产业链招商优惠政策》《咸阳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引导全市大力招引“含新量”多、“含绿量”高、“含金量”足的高质量项目。
在项目建设上突出“保”要素
在秦都区、高新区、经开区和三原县高新区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从2023年起,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依托咸阳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组织召开市级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全面摸排433个市级重点项目及58个专精特新项目,建立金融机构对接支持台账,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现已成功实现重点项目贷款投放13.29亿元。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服务,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持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坚持“月开工、季观摩”制度,正向牵引与反向倒逼相结合,围绕产业方向、带动效应、产出效益三个方面,对重点项目进行“晒、比、评”,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1—10月份,43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9.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9.38%;56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7.16亿元,占年计划的79.56%;77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基本竣工投产,占市级重点项目总数17.78%。
在市场监管上突出“强”法治
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清单共包含行政许可事项397项,其中承接中央层面设定事项350项,中央垂直管理等机构实施事项26项,省级层面设定事项21项,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扎实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单位138家(其中行政部门及其下属单位31家,中介机构17家,公用企业38家,金融企业2家,其他企业50家)、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检查转供电主体48个,为751户终端用户退还65.74万元,处理价格投诉举报375起,有效维护了企业和群众利益。动态更新完善 “一单两库”,依托陕西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组织实施抽查174项,已检查企业171户,结果公示率100%,全市年度计划任务数、抽查企业数连续三年递增100%以上。
在惠企纾困上突出“重”落实
充分发挥市级财政引导作用,列支1.5亿元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工业稳增长和企业创新奖励扶持,截至9月底,累计帮助550余户工业企业争取中省各项奖补资金2.34亿元,向279户企业发放市级工业稳增长资金8311万元,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信心。组织开展“千名党员干部暖千企”“三送一解”等活动,成立6个工业稳增长服务指导组,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将全市124户重点企业、保供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服务保障范围,形成了全市273户企业参与的重点产业链保供链。
在问题反映上突出“畅”渠道
制定出台《咸阳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畅通营商环境服务平台诉求转办数据与“12345”热线对接渠道,广泛收集企业难题,确保企业反映诉求问题有渠道、解决有效率、落实有力度。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作用,积极受理、跟踪问效,解决企业群众来信来访诉求18件(次)。以“数字化”赋智赋能,优化咸阳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常态化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截止10月底,市县两级共走访项目企业8275次,解决诉求问题46件。依托2022年陕西省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系统,广泛动员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市场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