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璀璨夜玲珑,明月清辉沐春风。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永寿大地皓月当空,县城街道霓虹闪烁,在街道路灯、树上花灯、空中孔明灯和儿童手提灯笼的映衬下,到处灯火璀璨、人流涌动,一派吉祥欢乐的繁华景象。在农历兔年浓浓的氛围里,晚七点整,永寿县2023年迎新春庆元宵第三场综艺节目演出和闹元宵猜灯谜、花灯展同时拉开帷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娱活动为元宵夜增添了无限色彩,注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将永寿县迎新春文化活动掀起了又一个高潮。至此,从正月初九开始连续七天举办的15场“永寿县2023年庆新春迎元宵文化惠民活动”已接近尾声,线下观众累计突破19万人次,线上观众达到58.4万人次,三年的压抑和郁闷瞬间释怀,疫情后的永寿充满了精气神!
纵观永寿县2023年春节期间举办的15场文化惠民活动,呈现出了4个特色亮点:
春节文化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参加春节文化活动的群众性项目有锣鼓展演、广场舞展演2场,传统民俗项目有监军街道办社火及灯谜、灯展5场,综合文艺演出3场,传统戏曲项目有秦腔名家演唱会1场、秦腔本戏演出2场、群众戏曲演唱会1场等共15场,每天2场,持续8天,直接参与演出、表演的群众达3000多人,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的饕餮盛宴。活动中,永寿县坚持以政府推动为引领,以县镇村三级参与为支撑,同时采用政府购买、项目实施、私营演艺公司参与等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全方位发展。永寿县民营的咸阳兴荣秦腔艺术演艺公司、陕西新辉传媒有限公司和陕西玲珑星空传媒有限公司被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先后承办了戏曲、综艺节目的演出,支持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
群众文化品牌的魅力持续不减。咸阳市文化系统“十大群文活动品牌”之一---“永寿县群众文艺创作大赛”,这个品牌包含了永寿县每年连续举行的群众锣鼓、广场舞秧歌、自乐班等大赛展演,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可谓长盛不衰魅力不减,极大地带动了基层文艺队伍健康发展,提升了群文活动水平。目前,全县已发展广场舞秧歌队168支、锣鼓队130多个、自乐班30多家,群众文艺活动方兴未艾。其中,监军街道办参加锣鼓展演队5支、广场舞队8支,文化重镇的美称名不虚传。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光大。参与各种展演、表演的队伍中,永寿县特有的民俗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承。像省级非遗项目监军战鼓依然是扛鼎节目,在11支锣鼓队中,超过一半队伍表演的是监军战鼓,年龄最小的仅12岁,充分检验了近年永寿非遗传承工作的成果。省级非遗项目永寿剪纸、县级非遗项目永寿羊肉泡同时选派参加了咸阳市非遗中心在市民文化中心和统一广场举办的为期三天的非遗现场展示活动,扩大了永寿非遗的知名度。监军街道办的民俗社火表演在暌违10年之后,其盛况重新展现在广大群众的面前。监军街道办的17个行政村全部参与展演,22支表演队轮番上阵,各式造型的芯子社火、彩车以及拉犟驴、大头娃、跑旱船、二鬼摔跤、舞龙等民间艺术令人目不暇接。秦腔历来是关中群众最喜爱的舞台艺术,秦腔名家演唱会邀请到了省戏曲研究院的胡林焕、包东东、谭敏、郭鹏等和西安市易俗社的韩丽霞等8位国家一级演员同台献艺,成为永寿春节文化活动中最具人气的腕儿,大型秦腔本戏《打金枝》《双官诰》每场演出近3个小时,让群众过足了戏瘾。
数字化传播为文化工作锦上添花。近年,永寿县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2021年永寿县完成的“秦腔非遗二人转”数字化项目,在喜马拉雅的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被陕西省文化厅作为成功案例在全省推广。2022年完成的《咸阳市非遗文化直播间》第三季--走进永寿节目,浏览人数达60余万人,充分展示了永寿县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今年,永寿县开展的15场群众文化活动全部在陕西省公共文化数字平台“秦岭云”平台上现场直播,网上浏览人数总计达到5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活动浏览人数提高了4倍,使文化的魅力无限放大,文化传播的方式不断改进。同时,县电视台、中国永寿微信公众号、爱永寿app、个人自媒体等持续跟进扩散,文化工作受益面持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文/陈文明 图/边建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